(同心战疫)辽宁大连:战“疫”队伍中的民革身影
中新网大连3月7日电 题:辽宁大连:战“疫”队伍中的民革身影
作者 杨毅 付毅
今年春节,一场关系到每一位民众生命健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打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战“疫”中,19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民革党员挺身而出,他们自发取消休假,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或打起背包驰援湖北,或镇守阵地抗击一线。他们向着战场“逆行”,在危险的地方默默坚守。
积极请战前线,展现民革力量
1月27日,大年初三,民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支部的党员,积极响应医院发出的全院党员、干部、全体员工加入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战斗的倡议,全员到岗,集体签署请战书,投入到这场抗击病毒、捍卫生命的战斗中。
“只因身着白衣,肩上多了一份责任。” “我不回老家了,给我排个班吧。” “总得有人站出来。”……一个个鲜红的手印,一句句真挚的请战宣言,医护人员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付出。他们的“请战宣言”,朴实而让人感动。
谈及这次请战,支部主委、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王丽霞说,“当时我们逐渐感到疫情的严重性,想到武汉必须要支援,我们就以民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支部的名义主动请战。”民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支部也是医院里唯一一个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名义请战的组织。
勇敢“逆行”,展现民革勇气
疫情发生以来,支部党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隋韶光,始终战斗在急诊岗位上,加强对发热病人的筛查医治。正月十五,他又匆匆背上行囊,与家人告别,加入驰援武汉的千人医疗队,毅然逆向而行。接到通知时,他作为当天附属二院专家组成员,正在会诊一个疑似新冠肺炎的病人。临行前,隋韶光表示:“哪里需要我,我就会在哪里。”
作为雷神山医院A10病区主任,隋韶光带领医护团队,科学诊治、悉心护理,为此他和团队制定了完备的医护一体化查房机制,与每一位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交流,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我们都是穿着防护服,带着尿不湿进去查房,一般都要进行四五个小时,出来时大家浑身就都湿淋淋的了,像是洗了个澡。”隋韶光说。
雷神山医院首例治愈出院病人就是从他负责的病区走出来的。截至目前,经过隋韶光等医护人员的努力,A10病区已先后有7名患者出院。
“坦率讲,的确辛苦,但看到正在同病魔作斗争的患者,真不算什么,用生命守护生命,希望我们所有的付出,能换来患者的健康出院。”隋韶光感慨道。
为生命“守岁”,展现民革担当
支部党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向东,所带领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是医院在防控本次疫情中所构筑的第一道防线,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当谈起这次防控疫情,李向东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早”字。
疫情发生以来,科室前期率先制定相关筛查标准,在急诊进行筛查工作,后结合国家发布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筛查标准(第一版)制定出筛查流程图,供全院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正是由于早做准备,防护措施到位,科室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并未慌乱,做到了科学有序应对,而且很好地进行自我防护,全科一百多名医护人员虽然坚守一线,但全都保持健康。”李向东说。
自从1月22日大连出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以来,李向东带领科室医护人员,连续多天忙碌在防控疫情的一线,凭借当年曾经抗击“非典”以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应对此次疫情的迅速发展,及时作出反应。为此,他主动放弃腊月二十八回丹东老家过年,即使是除夕之夜,仍奋战在防疫一线,为生命“守岁”。
坚守职责岗位,展现民革作为
面对疫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民革党员们正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默默地贡献着力量。
随着疫情的持续,医院血库接连告急,民革党员付毅作为外科医生深知血液对危急患者救治的重要性,在不影响抗疫工作,保证身体状况的前提下,积极献血为人民的健康贡献力量。
支部党员、医院餐饮部主任赵永生,精心定制工作餐并主动安排送餐到岗,解除一线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支部党员、胸外科主任刘长宏,作为医院新冠肺炎防疫专家组成员,定时负责全院病人的排查工作。支部党员、超声教研室副主任武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负责呼吸病房呼吸门诊超声,同时也是大连市妇儿中心新冠肺炎应急机动队的队员。支部主委王丽霞,支部党员孙卫兵、赵海东等人作为科室主任,带头申请加入防疫应急队伍。支部党员武俊、孙崴、相雪梅、孙闯、丁彦春、魏国峰、付毅等人,冲在第一线,坚守门诊,不惧风险,为患者健康护航……为了支援抗疫,支部每名党员还交了1000元特殊党费。
铁肩担道义,白衣树忠诚。作为医者,他们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责无旁贷、义无反顾。作为民革党员,他们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彰显情怀和担当。(完)